亚砷酸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对于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亚砷酸(ATO)是除维甲酸及化疗外,另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可使 85% 患者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并且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及骨髓抑制作用,但是 ATO 诱导缓解的最佳方案目前仍不是很明确。
尽管自体移植是可以治愈复发 APL,但其仅适用于分子学复发患者。其它的巩固及维持方案是否具有同样的治愈能力,目前仍有争议。
由于复发 APL 患者较为少见且欧洲各国的相关指南均有差异,故很难实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所以欧洲专家组在2008 年建议了复发 APL 登记网络,以改善 ATO 对复发 APL 的治疗信息。最近德国海德堡大学 Lengfelder 教授报道了相关研究结果,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 Leukemia 杂志上。
研究共纳入了出现首次复发的 APL 患者 155 例,其中血液学复发 104 例,分子学复发 40 例,髓外复发 11例。
考虑到可能会出现分化综合征,诱导治疗首先应用 ATO 单药治疗,随后给予 2 个疗程的维甲酸联合 ATO 进行巩固治疗,此后通过对 PML/RARα基因进行评估,以做出进一步的治疗决定。
研究发现,血液学复发患者中,91% 患者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7% 的患者出现诱导相关死亡,另有 2% 耐药;27% 的患者出现分化综合征,39% 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低。在分子学复发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死亡及其它副作用。
对于血液学及分子学复发的患者,其达分子学完全缓解(mCR)的百分率分别为 74% 及 62%,血液学复发较分子学复发患者明显增加。对于髓外复发患者,均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及 mCR。
中位随访 3.2 年,对于血液学复发患者,3 年总生存率及二次复发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 68% 及 41%,分子学复发组患者为 66% 及 48%,髓外复发组患者分别为 90% 及 11%。
其中 93 例二次复发的患者进行了了自体及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其 3 年总生存率为 80%,较非移植患者(59%)明显增加。
多变量分析表明,首次缓解持续时间≥1.5 年、达到 mCR 及自体或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诱导后总体生存及无白血病生存的有利预后因素。
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且巩固后治疗方案具有较大的异质性,使得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登记的病例数进一步增大,必然会对新时期 APL 的治疗改善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