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百丈玄冰而崩裂,掷须臾池水而漂摇。
白血病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探索

  中医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探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归属中医学“虚痨”、“症积”、“血症”、“发热”等范畴,发病机理为邪毒入血伤髓,产生淤血。表现为胸骨压痛,骨痛,肝脾肿大,白细胞总数增高,骨髓增生极度活跃,舌质紫暗等。淤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重症晚期病人会出现贫血的症状。所以本病是虚实夹杂,早期以实为主,晚期以虚为主。治疗法则,早期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晚期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祛邪包括解毒、化痰、消积聚;扶正以补养血气,或益气养阴。


  辨证论治多采用膈下逐淤汤、血府逐淤汤、或桃红四物汤,加解毒抗癌中草;肝脾肿大者辅以软坚散结;贫血者常用当归补血汤;气阴两虚者常用益气养阴。

cuibin 2016/3/24 0评论

白血病常识

白血病可并发的疾病

白血病可并发的疾病

  (1)感染:由于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同时化疗等因素亦导致粒细胞的缺乏,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或败血症。常引起感染的细菌有: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棒状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氏杆菌等。霉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扩头毛孢子菌等,上述霉菌感染多发生于长期粒细胞闰少或持续发热而抗生素不敏感的患者。有的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更易被病毒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此外卡氏肺囊虫感染也常见,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为其常见类型。
  (2)肠功能衰竭:由于治疗白血病中的化疗药物、放疗手段影响肠胃功能,而导致怕胃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补充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采用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内进行高营养输液仅解决部分问题,营养缺乏可发生肺炎、肠炎等并发症。
  (3)高尿酸血证:正常人由于核酸代谢分解,每日尿中排出尿酸300—500mg。白血病患者因大量白血病细胞的核酸分解可使尿酸排出量增加数十倍。
  当患者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时则出现高尿酸血症,应用皮质激素等又能增加高尿酸症,高浓度的尿酸很快过饱和而沉淀,引起肾小客广泛损伤和尿酸结石,可导致少尿、无尿。因此白血病患者必须补充较充分的液体,以保证一定的尿量,并服用别嘌噙醇,如发生肾功能衰竭则须限制补液量,并作透析治疗。
  (4)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血小板明显减低,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所以要根据病因打取积极止血措施,包括输注浓缩血小板。
  (5)肺部疾患:由于白血病患者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常常导致肺部感染。此外白血病细胞、浸润可阻塞肺部小血管、支气管而发生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胸片可有毛玻璃状或粟粒网状,可作肺部放射的试验性治疗。
  (6)电解质失衡:白积压病治疗过程中常因白血病细胞破坏过多或因化疗药物性肾损害等原因而排钾过多。又因化疗引起饮食欲差,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纳入量不足而致低血钾。或因白血病细胞破坏使磷释放增多,导致低钙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钾、钙、钠等电解质浓度。
  (7)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播散性血管是一组严重的出血综合征。
  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遗传学的进展,对白血病的病因病理认识更加深入,同时新疗法、新药物的发现以及中药的使用,使白血病预后得到极大的改观。“白血病是不治之症”已成了过去。正规、系统地治疗可以使大多数白血病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甚至痊愈。

cuibin 2016/3/23 0评论

白血病护理

白血病患者正确心理疗法

  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疾病。目前,关于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化学治疗、支持治疗和骨髓移植。相较于病情本身,患者的心理治疗也很重要。在做心理治疗时,应做到医护人员、病患家属、患者本人三合一。
  医护人员应真诚、耐心对待患者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医生、护理人员应热情、真诚的接待患者,以自己的行动言辞温暖患者的内心,解除患者内心的孤独感、陌生感,进而减轻患者心中的恐惧感。日常相处时,对病患应抱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耐心,交谈时多多鼓励其将积压在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对病患的恐惧心理表示理解,同时还给予其正面疏导,从而解除病患精神方面的痛苦,促使患者协助治疗。
  医护人员应正确指导病患家属
  治疗白血病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合理安抚患者,还要重视病患家属的态度和与其的关系。往往因白血病患者的病程长,家属无法避免会有厌烦的情绪,护理人员在这时就要以身作则,用真诚、细心以及耐心来打动病患家属,促使家属自觉融入到整个救治全过程中。对于和病患关系较为亲密的家属,医护人员给予正确引导,嘱咐其不要在病患面前表现出悲痛,以使病患能在相对轻松和积极的环境下配合各项治疗。
  增强病患的自我调节能力
  日常护理中,病患的心理变化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还应多方位、多角度宣传教育,令患者能正确面对病症,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排斥或抵触治疗的患者,应坦承的对其讲解治疗过程中疼痛不适在所难免, 向其解释药物治疗的好处、毒副作用等,以使病患对治疗方法、药物作用以及药物疗效等有心理准备。告知病患病情反复属于疾病变化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 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是病情转归的重要环节。

cuibin 2016/3/21 0评论

白血病护理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应如何护理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应如何护理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应如何护理?化疗对患者来说是痛苦的。化疗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常见有:胃肠道反应、黏膜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脱发、肾脏毒性、心脏毒性等。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应如何护理?化疗引起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可出现腹胀,腹疼。化疗期间患者应少食多餐,吃些清淡食物 不要吃酸辣食物。为防止患者发生呕吐,化疗前可用止吐药。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应如何护理?黏膜反应表现黏膜充血、水肿.溃烂.疼痛。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或常规漱口药水漱口。发生溃疡后局部可给予冰硼散、锡类散涂用。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应如何护理?骨髓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化疗后骨髓抑制时间因人而异,一般15-25天,甚至更长。这期间患者非常容易并发感染、出血。因此要加强自身保护,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和陪护人员都应戴口罩以预防交叉感染。避免较大活动,防止出血。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应如何护理?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患者恶心、腹胀、重者可引起黄疸。化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脏功能,可服用保肝药物如葡醛内酯(肝泰乐),注意饮食调节。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应如何护理?脱发是化疗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脱发容易刺激患者心理,、造成患者心理障碍,医生和家属要多向患者做解释工作。可为患者暂时购买个假发套,使之得到心理安慰。为减少脱发,也可使用冰帽。

cuibin 2016/3/21 0评论

白血病诊断

AML 诱导治疗后突变基因清除率与预后息息相关

 AML 诱导治疗后突变基因清除率与预后息息相关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是髓系造血干 / 祖细胞恶性疾病。以骨髓与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发热、脏器浸润、代谢异常等,多数病例病情急重,预后凶险。大约有 20% 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初始诱导化疗不能达到缓解,完全缓解的患者中大约 50% 最终复发。
  因此,临床上根据染色体核型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特点、有限数目的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危险分层,判定患者是否为复发高危人群极为必要。
  通过基因检测方法已证实体细胞突变与 AML 预后相关,但没有研究证实非突变区域和调控区域突变可能对初发成人 AML 的预后是否更具有预测价值。另外,AML 患者化疗后白血病细胞清除率监测是否应选用基因检测或是流式细胞学方法进行评估?持久的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已证实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更详细的基因检测可能适用于所有 AML 患者预后评估。
  华盛顿大学 - 圣路易斯医学院的 Klco JM 等对 AML 患者基因进行全面分析,并于近期发表于 JAMA 杂志上。本研究通过检测整个基因组序列(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中突变基因表达水平,判断是否存在新的初发成人 AML 预后相关的信息。同时,通过监测诱导治疗后白血病细胞突变基因清除率,评估持续的分子学异常是否与预后不良相关。
  从纳入的 500 例患者中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选出 200 例 AML 患者。在此介绍的 71 例患者(平均年龄 50.8 岁)中,已排除良好细胞遗传学分层、缺少密集的诱导化疗或诱导化疗死亡的患者,且有 68 例患者符合 TCGA 标准。
  68 例患者于 2002 年 3 月接受标准诱导化疗方案接受密集诱导化疗方案:阿糖胞苷(100 mg/m2×64 例患者,200 mg/m2×4 例患者)、蒽环类(伊达比星或柔红霉素)。再对这些患者的预后进行分层:(1)难治组,接受两个周期的诱导化疗仍不缓解的患者和 6 个月内复发的患者;(2)R6-12 组,即 6 到 12 个月复发的患者;(3)长期第一个缓解组(LFR), 包括那些仅接受化疗药物而未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存活超过一年的患者。
  另外 3 名不符合 TCGA 标准的患者,两次诱导化疗后达完全缓解状态。随访至 2015 年 1 月,记录 71 例患者一年内复发情况(包括难治组或 R6-12 组)。
  71 例患者中 35 例患者诱导缓解 30 天后用石用蜡固定标本,靶向测定白血病特异性突变基因的清除率,其中有 25 个标本进一步测定 DNA 序列。额外增加的 25 例患者的标本也在缓解后 30 天冻存,同样骨髓细胞的冻存也是第一次缓解至少持续一年,或至少一年后复发。
  研究对象排除通过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达缓解 50 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但包括 6 例染色体异位产生的 RUNX1-RUNX1T1 或 CBFB-MYH11 融合基因。所有患者细胞遗传学分层均通过细胞遗传学或荧光原位杂交进行检测。整个基因组 / 外显子序列和靶向深入检测基因,根据遗传学资料进行危险分层。
  通过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方法测定 71 例患者均测定反复出现的 8763 个非编码区域的突变基因反复出现的突变区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工具 Plink 比较分析受等位基因频率影响(LFR 组,25 例患者)和不受等位基因频率影响(难治组,34 例患者)患者生殖细胞多态性。
  检测 71 例患者中 45 例(42 例来自 TCGA 研究组,3 例为额外增加难治性患者),即难治组(n = 26)和 LFR 组(n = 19)RNA 序列,以及 24 例难治组和 19 例 LFR 组 MicroRNA (miRNA) 表达水平。
  根据现存的遗传学资料标准全面分析 71 例 AML 患者完整的基因组数据,难治组 34 例、R6-12 组 12 例、LFR 组 25 例,AML 中危组多为 LRF 组内患者(n = 52)。FLT3(n = 29 例)、NPM1(n = 28 例)及 DNMT3A(n = 23 例)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对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并没有出现新的提示预后的信息。主要预后包括突变模式及其与无事件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
  50 例缓解的患者中,30 天后有 24 例(48%)患者骨髓细胞中白血病相关突变基因至少存在 1 个突变基因(等位基因突变频率(VAF)低于 5%),但与短期复发无明显相关性。
  32 例中危组患者中,14 例缓解期骨髓细胞持续存在等位基因突变的患者与 18 例诱导缓解清除等位基因突变的患者相比,无事件生存期明显缩短(中位时间:8.8 个月 vs 25.6 个月),总生存期也缩短(中位时间:19.3 个月 vs 46.8 个月),DNMT3A、NPM1 与 FLT3 基因突变与无事件生存率无相关性。缓解后 30 天的 VAF 变化阈值为 1% 时,预示着预后不良。
  AML 患者第 30 天的缓解期骨髓细胞白血病突变基因持续存在,至少为 5%,其复发风险显著增加,总生存期降低。这一数据表明基因检测方法可提高 AML 患者危险分层。

cuibin 2016/3/19 0评论

白血病护理

慢性白血病患者应做好相关饮食护理

  慢性白血病患者做好饮食护理,有助于协助治疗以取得更好疗效。
  1.腹痛者饮食:患者在腹痛期间,应暂时禁食。待腹痛得以缓解或停止后,患者可少量多次进食,以软食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粥、鸡蛋汤、蔬菜汤、面条等,要保证食物清淡、易消化;患者应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韭菜、大葱、蒜、洋葱等,胡椒、花椒、生姜、芥末、八角等刺激性调料也应少吃。
  2.口腔出血者饮食:以半流质或全流质饮食为主,如鸡蛋汤、蔬菜汤、米质稀粥、藕粉、牛奶等,做到少食多餐。并且,要保证温度及味道适宜,以减少对口腔的不良刺激而加重口腔溃疡;患者应避免吃坚硬、油炸食物,如坚果(核桃、杏仁、腰果等)、油条等,还应戒烟酒,以减少对口腔的不良刺激。
  3.输血者饮食:经常输血者,应及时检测血液浓度以了解铁质含量。若血中含铁较高,患者就应避免吃含铁量大的食物,如海带、菠菜、动物肝脏、蛋黄等,且最好不要使用铁锅。
  4.其他饮食:长期服用激素者,应每天坚持喝鲜牛奶,并多吃些新鲜蔬菜及水果,以减轻对胃肠道及骨骼的损害。

cuibin 2016/3/18 0评论

白血病症状

详细介绍一下白血病的细胞浸润症状现象

  白血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如果放任不及时进行白血病的治疗会产生很大危害。了解白血病的症状可以帮助更好的治疗白血病患者。那么,白血病的症状具体是什么?下面,为大家仔细的分析白血病的症状表现。
  1、白血病的细胞的增生和浸润主要发生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也可出现在全身其它组织中,致使正常的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显著减少。骨髓中可因某些白血病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而呈灰红色或黄绿色。主要的白血病的早期症状主要的表现有白血病细胞的增生与浸润。非特异性的白血病的病变则为出血及组织营养不良和坏死、继发感染等。
  2、最常发生的白血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是浸润的脏器是肾、肺、心脏及胸腺、睾丸等。淋巴组织也可被白血病细胞浸润,后期则淋巴结肿大。有50%~80%白血病死者有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改变。常见的白血病的早期症状表现为血管内白细胞郁滞、血管周围白细胞增生。
  温馨提示:知道了这些白血病的症状表现后,大家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已经患有白血病,出现了白血病的症状,要及时的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

cuibin 2016/3/17 0评论

白血病护理

白血病病人化疗期间护理体会

  家属患有白血病,经过这一年多的精心护理及阅读血液病方面的书籍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现总结如下:
  1、室内通风不对流;
  2、穿衣保暖不出汗;
  3、饮食定量要及时;
  4、饮水多量好代谢;
  5、心情平和利修养;
  6、适量活动增免疫。

  让更多的病人家属在护理时掌握要领,避免化疗期间的感染及并发症,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及治疗费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cuibin 2016/3/16 0评论

白血病护理

白血病预防感染的主要护理部位

  白血病患者合并的感染部位较多,常见的有:
  (1)口腔 最为常见。包括齿龈、颊粘膜、软腭部。表现为溃疡或糜烂、出血,严重的可有软组织感染引起的蜂窝组织炎。
  (2) 鼻腔 鼻粘膜出血、糜烂,严重时可致鼻中隔穿孔等。
  (3)呼吸道 包括气管、支气管及肺部感染。患者常有咳嗽、咳痰、胸痛及憋气等症状。
  (4)肛周 在有痔疮、肛裂或大便不通畅的患者中容易发生。常表现局部疼痛、红肿、糜烂及软组织蜂窝组织炎感染。
  (5)泌尿道 女性相对多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或血尿。
  (6)皮肤 局部出现脓疖、溃烂等。

cuibin 2016/3/16 0评论

白血病西医治疗

常见的几种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方法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那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方法。
  一般,常见的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方法有:
  1、白细胞去除术是用血细胞分离器把病人的白细胞去掉,一般是在化疗前病人的白细胞数在500x109/升(50万/微升)以上时应用,但这一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方法费时且较昂贵。
  2、干扰素有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特点是能减少慢粒的异常细胞克隆。
  3、X线脾区深部照射治疗,在本世纪初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标准方法。但近20年自化疗药物问世以来,放射治疗已很少应用。但当病人脾脏较大,估计化疗不能缩小者,可使用放疗以缩小脾脏。
  4、骨髓移植一般适用于年龄不超过45岁在慢性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以亲兄弟姐妹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同的异基因骨髓或HLA相配的无关供髓者的骨髓作移植。也可采用自身干细胞作骨髓移植,但复发率较高。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方法。

cuibin 2016/3/15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