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分析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分析
白血病可以说是“儿童杀手”。该病是我国35岁以下成人及儿童死亡的重大恶性肿瘤之首,在我国恶性肿瘤中排名第6位。白血病属于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增生型疾病。造血干细胞在胸腺、肝脏及骨髓中的异常克隆,导致这些脏器功能受限及受损。
同时造血干细胞浸润周围正常的脾脏、淋巴结、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抑制患者的造血功能,使得正常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大量减少。
临床表现
发热与感染:白细胞多异化为癌细胞,正常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抗感染能力下降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分析
白血病可以说是“儿童杀手”。该病是我国35岁以下成人及儿童死亡的重大恶性肿瘤之首,在我国恶性肿瘤中排名第6位。白血病属于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增生型疾病。造血干细胞在胸腺、肝脏及骨髓中的异常克隆,导致这些脏器功能受限及受损。
同时造血干细胞浸润周围正常的脾脏、淋巴结、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抑制患者的造血功能,使得正常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大量减少。
临床表现
发热与感染:白细胞多异化为癌细胞,正常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抗感染能力下降
早期白血病症状表现
急、慢性白血病有何不同
专家指出,临床上认为白血病的急、慢性概念与其他疾病的急、慢性概念(诸如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胃炎等)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急、慢性白血病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希望小编的下述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白血病。
急、慢性白血病有何不同
白血病的急、慢性之分,除去疾病起病的急缓、发展的快慢、自然病程的长短区别之外,关键在于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
急性白血病有哪些并发症
急性白血病常进展迅速,其特点是由造血干细胞恶变而形成的一个原始细胞克隆取代了正常骨髓。在发病过程中,极易并发其他感染和疾病,这是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并且要克服的关键问题。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中的一种恶性疾病或称为血癌。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任何一系列白细胞广泛的异常增生,并向全身各组织、脏器浸润、破坏。在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有质和量的改变,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并伴有幼稚细胞增多。由于异常白细胞增生而影响造血组织的正常造血。临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属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免疫检查多为B细胞型。发病多在50岁以上,起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少数人可能有乏力疲倦,低热,盗汗,食欲减退。首先引起患者注意的是全身淋巴结和脾肿大。病情加重患者易并发感染、贫血和出血。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为三期:简单的分期方法是,一期表现淋巴细胞增多或和淋巴结肿大;二期伴有肝脾肿大或血小板减少;三期发生了贫血。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病程发展缓慢。一般认为一期患者不需要治疗,定期监测血象。二期以上患者可服用药物。首选苯丁酸氮芥,口服每日6-10毫克:服用1-2周减至每日2-6毫克,然后根据血象调整用药,维持用药半年左右停药。复发时再继续用药。对于三期患者应苯丁酸氮芥与泼尼松并用,泼尼松每日10-20毫克。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感染。
对于B细胞性慢性巴细胞白血病常规治疗病情没有改善者,可用磷酸氟达拉滨治疗,一般推荐的剂量是每平方米体表面积25毫克,每28天可静脉连续给药5天为一疗程。用到临床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通常需6 个周期)。也可与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同用。
具体的白血病的诊断标准的清楚了解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做好白血病的诊断工作。因此,认识了解具体的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十分重要!下面,为大家解析具体的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通常是基于对全血细胞计数和骨髓检查,观察症状反复,然而,在罕见的情况下,血液测试显示,如果病人有白血病,通常这是因为白血病的早期阶段或已进入缓解。淋巴结活检可以执行,以及为了在某些情况下,某些类型的白血病的诊断。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贫血呈轻、中度并与脾肿大不一,白细胞减少或增多,但罕见有超过50×109/L者,骨髓干抽,活检示造血组织为纤维组织取代。无ph1阳性细胞,这也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依据。
关于具体的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上面已经为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了。希望大家能够用心了解清楚具体的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做好日常生活中白血病的诊断工作。
具体的白血病的危害有哪些?患了白血病之后,如何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严重的白血病的危害。这些具体的白血病的危害主要有:
常见的白血病的危害主要是高尿酸血证:正常人由于核酸代谢分解,每日尿中排出尿酸300~500mg。白血病患者因大量白血病细胞的核酸分解可使尿酸排出量增加数十倍。当患者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时则出现高尿酸血症,应用皮质激素等又能增加高尿酸症,高浓度的尿酸很快过饱和而沉淀。
肺部疾患也是白血病的危害:由于白血病患者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常常导致肺部感染。此外白血病细胞、浸润可阻塞肺部小血管、支气管而发生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胸片可有毛玻璃状或粟粒网状,可作肺部放射的试验性治疗。
通过上面讲解,相信大家对白血病的危害有了一定的了解。白血病的危害有很多,大家一定要注意有效的避免这些白血病的危害。
急性白血病FAB分型
1976年法国(Franch)、美国(AInerican)和英国(Britain)等三国血细胞形态学专家讨论、制订了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简称"FAB"分型。据此标准,可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成M1-M7共七个亚型,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可依此标准分成L1-L3三型。这种分型法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其目的是为了统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诊断。
白血病患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内脏出血,否则会带来较大危害。
1.预防呼吸道出血:目的在于降低咯血发病率,如维持屋内湿度于40%左右,以使呼吸道粘膜保持湿润;积极预防感冒,以降低咳嗽发病率等。
2.预防胃肠道出血:目的在于降低呕血及便血的发病率,可有较多方面。患者应积极预防便秘的发生,如每日摄入充足水分(2000ml左右)、适当增加活动量、多吃促进排便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香蕉等)、使用中药汤剂调理等;避免进食高温、坚硬及强烈刺激性食物,如烧烤、辣椒、核桃、花生等,以减少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避免直肠侵入性治疗或检查,如灌肠、肛门测温、使用栓剂等;合理服用药物,并尽量少吃对胃肠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服用类固醇时需服用制剂或乳制品、饭后半小时左右服药等。
3.预防泌尿道出血:目的在于降低尿血发病率,会涉及较多方面。患者每日摄水量应在3000ml以上,以稀释及促进排尿;减少对阴道的刺激,如避免使用阴道栓剂、避免阴道盥洗等;尽量减少性行为,或性交前使用水溶性润滑剂;女性患者月经量过多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以阻止月经来潮。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有相似之处,故应对两者的不同有所了解。
1.症状不同
(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出现细胞浸润增生现象,以肝脾、淋巴结肿大明显。浅表淋巴结最易受累,如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处,但有时可累及纵膈、内脏。淋巴结呈弥漫性增生,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及粘连;肝脾呈轻度肿大,即深呼气时于肋缘下1~3cm可触及其边缘,质地发硬并伴有压痛及粘连;骨关节易受累(尤以四肢多见),会诱发持续性隐痛或刺痛,如胸骨压痛、膝关节疼痛等;病变细胞浸润中枢神经可诱发脑膜白血病,以头痛、恶心、呕吐常见,甚至出现惊厥及昏迷。
(2)再生障碍性贫血以感染为常见症状,并以呼吸道感染(如发热、咳嗽、咽痛等)最常见。病变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如皮肤苍白或淤青、尿量减少等。
2.骨髓检查不同
(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此检查,可显示骨髓明显增生,并伴有幼稚细胞增多。
(2)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此检查,可显示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并伴有巨核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慢性白血病的检查方法有:
(1)慢性白血病患者临床无症状或有0热、体重减轻等。
(2)血象:通过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主要的表现为中幼粒细胞及晚幼粒细胞,原始细胞≤5%~10%。
(3)骨髓象:此时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系统增生为主、中幼粒、晚幼粒和杵状核细胞增多,原始细胞≤10%,从而确定病情帮助患者进行准确治疗。
(4)染色体:使用适合的方法确定慢性白血病才能够让患者进行准确治疗,若有Ph‘染色体就可以证明是此病。
(5)骨髓培养:通过检查发现集落明显增加就可以确定是慢性白血病。